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一些问题的解释 在《z-index在IE中的迷惑》一文中我们最后提到的问题: 解惑:IE浏览器似乎给body元素默认了一个相对定位属性(position: relative)。 真是这样吗? 分析: box1显示在body的下方,根据上面的stack level规则,IE中,如果body默认了一个位置属性,即body是其父级stacking context,box1应显示在其上方,事实却不是这样。而且当我们给body加上position:relative以后,显示效果和stack level规则一致。所以body并没有默认位置属性。 那为什么负值的定位元素在IE和FF下显示不一致呢? ie 中根据stack level规则: z-index为负的定位元素的stack level比父级stacking context(此处是root stacking context)高,显示在其上方。故box1在ie中能显示。ff3.0和标准一致,也能显示。大家可以试一下。 ff2.0 中由于那条特殊的stack level,即 z-index为负的定位元素的stack level比父级stacking context(此处是root stacking context)低,所以显示在root stacking context下方。故不能看见。 另外,上面的代码中加上opacity那条后,在ff2.0中即可显示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推测:在火狐中如果给元素设置opacity属性(1除外),即会产生新的stacking context。 上面加上opacity属性后在ff2.0中可显示box1在body下,ff3.0box1在body上,(可以根据上面的stack level规则自己分析)符合推测。 在w3c的说明中也证明这点 引用: In future levels of CSS, other properties may introduce stacking contexts, for example 'opacity' [CSS3COLOR]. 总结: 在一个stacking context中元素的z-轴显示顺序,由元素所处的 stack level 决定。对于同一stack level的定位元素由z-index的大小进一步决定显示次序。 ie中给元素设置position属性(static除外)可产生新的stacking context ff中给元素设置opacity属性(1除外)可产生新的stacking context 除此之外(也许设置其他属性也会产生新的stacking context,但还不知道)只有定位元素设置了z-index(auto除外)才会产生新的stacking context,子元素将按照新的stacking context,定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