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三十九次钉子,第四十次一定成功
----优派集团总裁朱家良
生性害羞,自承连上台演讲都会害怕的优派集团总裁朱家良,没有大学学历,只有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精神。凭借年少时卖事务机器、字典打下的业务技巧,成功地突破自身条件上的不足。
一九九○年,他自创品牌ViewSonic,不过十年光景,以其卓越的行销长才,在强敌环伺的美国市场拿下显示器第一品牌的殊荣。
Q:你在哪里出生的?
A:我在屏东出生,一直到高中。
Q:念到屏东高中以后呢?
A:屏东高中读了一年,发现也读不下去,再读要留级了,就找到台北读木栅大诚高中。读完以后大学没考上就当兵去了。当完兵回来虽然不太想继续读,可是没有大学文凭实在是不行,有社会压力在,就想说,读个大学肄业也好嘛!
于是开始读书,但读了一个月实在是读不下去,我实在是不喜欢读书,只好开始找工作。这样的学历其实工作不好找,就找了个事务机器sales的工作。
Q:怎么会想要当sales呢?
A:我生长在眷村,从小妈妈就跟我讲,长大就去读军校,因为眷村大家都是这样,觉得不读军校将来会饿死。可是我不喜欢,因为一成不变嘛!想要做一点不一样的工作,但是书念得不好,我想,至少换个环境吧!就到台北来。
到台北来,其实发展得并不好。当完兵回来,我想这辈子大概完了,原本想要跟别人不一样的,结果到头来还是一样。所以觉得,如果再不想法子变一变的话,这辈子大概没什么机会了吧!
那时候找了sales的工作,做sales个性要很外向,可是刚好我这个人很内向,比如说上台演讲都会很怕,手会发抖,很害怕讲话。我觉得这样子不行,后来就想法子,跟人家打招呼,把自己变得很外向。
虽然在这个做sales的公司时间很短,只做了一个半月左右,但是做得很成功。因为有这个成功的经验,后来就有了一点信心,觉得自己可以做生意,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做生意的。
愈挫愈勇的推销员生涯
Q:你说当时做sales很成功,可不可以描述一下?
A:当时公司跟我们说,事务机器不好卖,新人要先建立关系,头三个月卖出去一台就算相当不错。可是我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觉得明天一定要更好,结果我头一个月就卖出去了四台,其它四个同事都还没成交。
Q:你是怎么做到的?
A:第一个因为我个性害羞,我下定决心要克服,进公司开始,见到人就打招呼;新人训练的时候,我们的经理或主管当讲师,讲完一有问问题我就举手。还没有想到要怎么回答就先举手,再强迫自己想要怎么回答,这样子慢慢训练自己。
第二个,从销售数字来看,如果没什么特别的本事的话,卖汽车可能平均拜访六十个客户能够卖出一台;卖事务机器可能拜访四十个客户才能卖出去一个。所以我的作法就是,一直碰钉子,碰完三十九个钉子有机会可以做到一个。这是地毯式的方式,结果意外地非常成功。
Q:有没有碰到什么挫折?
A:很多啊!看到就说:「出去……出去!」的很多啊!
Q:那怎么办呢?
A:我就自我勉励嘛!反正碰了三十九次钉子,第四十次一定会成功的嘛!
Q:你怎么知道是四十次呢?
A:书上是这么写的啊!平均四十次。钉子碰多了,一定能够做出东西来。勤能补拙的方式。有时候不敢敲门,一敲就被别人轰出来;但是后来告诉自己别想,愈想愈是进不去,不管怎样,先敲门再说。我发现这样的自我训练可以克服一些困难,本来很害羞,训练自己外向一点,然后变得比较有勇气。
可是这次做sales成功的经验对我其实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后来也是想逃避,那逃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读书嘛!不然怎么办呢?其实做sales很辛苦的。
因为高中毕业只能卖一般的机器,大学毕业可以卖跟信息有关的东西,想想还是应该要读大学,所以就把工作辞了,读了两个月的书,后来考上了东海大学物理系。
考上了,对读书还是没兴趣,尤其是念物理系,对物理一点兴趣也没有。我是日间部,那时候还跑到夜间部去卖东西,就是下课五分钟,跑到讲台上卖东西。
嘘声掌声杂陈的大学推销生涯
Q:你有经济上的压力吗?为什么要去卖东西?
A:我没有赚钱的压力,可是要训练自己的口才,因为我那时候口吃很厉害,压力很大、很累的时候,口吃就会出现。我觉得自己口吃很厉害,又很害羞,那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的sales呢?
我有看一些演讲的书,比如说丘吉尔首相,说他小时后口吃很严重,长大居然变成一个辩论家,我就想也许我试试看也可以做到。
后来有一个机会卖汉英字典,我觉得满有成就感的。夜间部一下课,乱糟糟的,大家都在讲话,大学教室也不会阻止人家上讲台,所以我就上去。可是上去以后,别人会不会听你说话又是另一回事。
我就两本书举起来,脸上没有表情,这样子十五秒之内保证全场一定鸦雀无声。之后五分钟之内演讲,然后传纸条给大家,要买的话签名。效果还不错,五分钟卖个三十几本,卖四百八十元﹔最多卖到三十八本。
一开始没训练好,很多人根本就不听我讲话,很害怕,很难过,甚至被嘘下来;可是后来,如果说教室里面只有二、三十个人,觉得很没劲,不想讲了,如果看到有七、八十个的,反而很高兴,很想去讲。所以我想很多困难是要去克服的。
学业失利,商场得意
Q:这是几年级的时候?
A: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卖字典。后来成绩实在太差了,就去找社会系系主任,跟他说,我对社会学很有兴趣,而且我可以证明给他看,就是我微积分考了零分,物理考了十七分,表示我是一个不喜欢就非常不喜欢,喜欢就很喜欢的人,比如说心理学等等我都很喜欢。
系主任听了觉得也满有道理的,就让我念社会系了。我念社会系因为好混嘛!至少读的东西还有一点趣味性。结果,我还是读不完。之后又去找工作,东找一个西找一个,大概换了七、八个工作吧!
直到找到一家做计算机键盘的公司才稳定下来,在那家公司做了三年半的时间。那家公司后来在美国北加州设立分公司,做得相当成功。
Q:在计算机键盘公司的工作是在台湾找到的,然后它派你去在北加州的分公司?
A:对,是台湾公司,我刚去的时候,公司负债很多,常常帮忙跑三点半,我去了以后,做得相当成功。本来只有我一个sales,后来我变成sales manager,又找了几个sales来。之后公司的业务一直扩张,后来变成台湾最大的键盘厂商。在当时,从零开始,一直做出来。
做了三个月,开始正式做批货,从那个时候开始,之后三年,每个月都在增加批货,从来没有一个月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我们的产量永远低于市场的需求,非常地成功。三年之后,成为台湾第一大键盘商,因此美国方面开始需要一个分支机构,但当时没有别人可以派出去,就只有我,所以就我去了。
Q:是哪一家公司?
A:英群,现在还在做。
Q:在美国那边做什么?
A:我做业务经理,卖键盘。
Q:卖得很好吗?
A:对。当时公司有个想法,想要去开发出新的东西是别人没有我们有的,我觉得不要,这太不切实际了。好好地做目前有的键盘就好了,做得好再去想有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做。虽然我们的键盘品质没有很好,甚至可以说比别人差,可是我们单价卖得比别人贵,结果非常地成功。
Q:你怎么做出来的?组织一个team还是你自己卖?
A:第一个先不要做一些太挑战的东西,因为公司其实满穷的,每天跑三点半嘛!想办法先做一些有利润的生意,就是键盘。
再来键盘当时有分两种,日本分面做的是机械式的,是比较稳定的﹔我们做的是电融式,是叫keytronic的美国公司的,是当时最大的键盘厂,我们抄他们的技术在台湾制造。初期的产品并不稳定,所以行销方面就非常重要。
我当时就想要先做产品市场的区隔。我把电融式键盘定位为新一代的产品,而机械式会被淘汰掉。当时市场上的产品这两种大概一半一半,可是做电融式的只有我们一家,做机械式的有很多厂商。这样的定位清楚以后,我们找到了很好的机会。后来就赚了一些钱。
Q:这是一九八七年的时候吗?
A:对,一九八七上半年的时候。
Q:后来怎么会自己创业?
A:我在美国的北加州帮英群做了大概半年的时间,然后到南加州洛杉矶自己创业。离开的原因是我自己在美国,发现当地市场的需求,我的作法是去适应当地的文化,做消费者导向的行销策略,但是这样的想法跟台湾工厂似乎不太一样,甚至有很大的断层。
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做个广告需要花五千美元,但对我来讲,广告的设计品质差别很大,没有好的设计,效果不会出来。这样的想法跟公司老板砥触。
另一方面,生意做得好的时候,老板旁边有很多人会出意见;做得不好的话,所有的责任都是我来扛,包括行销、工厂等方面。需要成长的时候,不好听的话都会听进去;做得好的时候,不好听的话就不想听了。
当时公司请一些新的人进来老是讲好听的话,而我却是讲不好听的话的人。对我来说,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我也讲好听的话,但我就一直是个小公司的manager﹔或者,我该讲什么就讲什么,最后老板可能不高兴,但我是大公司的sales manager。
我想,如果我不把公司做大的话,我的前途就受影响了,所以我就不管那么多,觉得市场应该怎样我就怎么做。于是我就跟他讲,洛杉矶的市场我们还没开发,我自己去那里,公司投资我四○%,但是我当家,我自己六○%,我继续帮英群打市常英群答应了,可是做了三个月之后,突然通知我说,不投资了,这时候钱还没进来﹔另外,货也不给我卖了,他们要自己设新据点。
我那三个月卖英群的键盘卖得相当好,后来他把代理权拿掉了,我也没办法。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只好去找一家叫Keytronic的美商,在台湾叫创键,当初曾经被我们打得一败涂地。
我去找他们,跟他们说,我就是当初把他们打下来的人,现在我想要帮他们卖键盘。凭着我过去把他们打下来的经历,他们让我卖他们的键盘。
我就这样创业了。一开始卖键盘,后来也有卖一些计算机零件,也开始引进一些产品。一九九○年我开始觉得,只有赚买卖价差,做批发感觉没有根,每天不但要跟客户竞争,还要跟其它同行竞争,大家只是在竞争差价而已,有好的创意也无法实现理想,所以我就想要做属于自己的品牌。
当时市场上最大的品牌就是NEC,所以我盯着NEC打。很幸运的,我们从一九九○年开始做,到一九九八年时,Sony、NEC加上Panasonic三家的市占率加起来还没有我多,第一名的宝座站得非常稳,等于我们花了八年的时间把市场打下来,初步目标算是达到了。
从高品质市场切入,意外获利
Q:你是怎么做到的?
A:我当时是这样看市场的:洛杉矶市场是当时全美国最竞争的市场,很多人参与这个市场结果就是价格竞争,相对地产品品质就不是那么受重视。很多客户需要更好品质的产品,而且他们愿意付高一点的单价,可是却没有人在做这样高品质的市场供给。
所以我想,假设高品质跟低品质的市场需求占总市场需求各一半,然而有九○%的厂商都挤在五○%的低品质市场的话,一定很挤、很难做,但另外一个五○%的市场就相对地很好做,我何不跳到那个市场呢?
简单的市场区隔看清楚之后,我坚持我要的方向,客人要杀价,我不可能答应,因为我有这个品质,就要这样的价格。结果虽然我卖计算机零组件的价格比别人高,可是我的利润却比别人要好很多。我想这是因为我坚持产品品质水准的关系。
顾客要的是一个有品牌的东西,所以我就创造我们这个三只小鸟的logo,开始做广告。这样的logo很容易让大家有印象,很容易就深入人心,这是品牌的感觉。另一方面,显示器当时是跟Panasonic买,用他们的产品挂我的品牌,所以在品质上相当好,不比NEC或Sony差,在价格上也相当合理。
所以慢慢地,我们就闯出一个名号出来,在同样的价格下,我们有最好的价值﹔或是说,同样的品质,我们的价格是最低的。
因为我坚持在中间的市场定位,所以较低的市场需求者跟我要较低价时,我必须拒绝,把这些客户push到我竞争对手的市场里去﹔也就是说,要好产品的客户来跟我买,要较差产品的客户去跟我的竞争对手买。
我们的作法跟台湾的传统作法差距很大。台湾通常都事先做设计,然后生产,再叫业务员去卖﹔但ViewSonic刚好相反,我们是看客户需要什么,然后找东西给他们,所以我们是以客户为中心。
Q:那时候的合作厂商是Panasonic,你们的合作关系大概维持多久?
A:一直到现在。
Q:当时代理Keytronic多久才开始做显示器?
A:一九八七年七月成立公司,一九九○开始做显示器,做显示器之后,继续还代理其它产品将近三年的时间﹔一九九三年,我把其它的产品都停掉,专心做ViewSonic自有品牌。
彩色鸟品牌定位成功
Q:你是怎么打ViewSonic的品牌的?
A:第一个,一定要先定位出品牌内容。品牌的意思不只是大家知道,如果说大家对品牌的印象不好,那知道也没有意义,不能算是一个品牌。品牌代表的意义应该要包括品质,还有售后的服务,所有的关系全部连在一起,才算是一个品牌。
所以一开始我当然要求我的品质好、服务好,产品符合客户需要,而且价格合理,之后更重要的,我还要大家知道我,而且知道我是一个好的品牌。一开始我先找了一个很特别的三只小鸟当我们的logo,每次广告内容也许都不一样,可是永远都有这个logo存在。
Q: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图案当logo?
A:因为我看得很清楚,如果我要让大家知道我、对我印象深刻,我一定要有一个很不一样的logo,而图画是比文字容易记忆的。
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卖的是显示器,必须要找一个能够凸显产品特质的图案,这三只小鸟代表的就是:色彩相当鲜艳。
此外,这个logo也能够让人感到friendly(友善)。计算机给人家很冷酷的感觉,我们要找一个能拉近距离的图案,小鸟很可爱,可以达到我们要的感觉。这跟当初苹果计算机一样,他的苹果很colorful,我们的小鸟更colorful﹔他的苹果不会讲话,可是我们的小鸟会唱歌。
Q:除了市场定位跟鲜明的logo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吗?A:客户导向,看客户需要什么,我就帮客户去找他们要的东西。
Q:比如说像高品质、合理价位?
A:对。比如说要高品质我们就去日本找。
Q:可是如果要求高品质的话,价位你们承受得了吗?A:其实还好,我们竞争对手的价位比我们要高很多。日本公司的运作很没有效率,我们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我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而仍旧有不错的利润。
别的地方也是同样的情形,如果我们要生产比较低阶,比如十四寸的,可以在中国大陆,在泰国生产﹔换句话说,ViewSonic到现在没有生产过一台我们自己的计算机显示器,全部透过我们的伙伴去做。
这样的作法在美国行得通,可是在台湾呢?一开始我们不知道,但结果在台湾我们卖得更好,尤其过去这两年我们更是突飞猛进,每年都是double在成长﹔现在我们在台湾是市场占有率第一名,比第二名要多出三倍。
所以即使在marketing(行销)的王国里,客户导向是广为消费者接受的。以前大家都会说,没有工厂不能成功﹔但今天对我来说,工厂是个包袱。
Q:这样的模式是你在一九九○年时就已经思考清楚的吗?
A:我想差不多,观念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Q:那时怎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呢?在没有先例的情形下。
A:因为我一开始是自己做sales,知道客户要的是什么。我看了很久、观察了很久,知道很多产品为什么成功。很多时候,客户需要的跟厂商提供的往往不是非常地契合,因为我自己就在市场里面,所以我很清楚这种供需不配合的情况。
很多时候做生意想得太复杂没有必要,实现的机会很校很多人连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都做不好,老是想一堆复杂的、有的没的,当然不能成功。
单纯、鲜明、持续的广告策略
Q:但有些人有这样的想法还是卖不出去。你是怎么推销、打响品牌名声的?
A:我们的广告策略跟别人不一样。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有同行的说,朱家良那个,撑不到六个月。其实他们说的有道理,大部分的人都撑不了六个月。
因为大部分的人广告注销来,就准备好每天都应该要电话铃声大作,订单接不完﹔在杂志的广告单价很贵的,但往往一通电话也没有;第二个月再登,还是没有电话;第三个月,小猫三、两只,打电话来问问而已;到第四个月,就开始怀疑广告有问题了﹔接下来,不是把广告撤掉,不然就是把广告完全改掉,再继续做六个月看看。
想想看,如果广告内容没有持续,做了六个月,等到别人开始有印象,开始想要买的时候,你把广告换掉了,那人家不是又不认识你了?这注定要失败的。
最重要的是,不能有广告出来就一定要有效果、有响应的想法,钱投出去其实是像投到水池里一样,广告是长期持续地投资。
我之所以没有倒掉是因为我把做批发的钱一半拿来做广告,另外剩下的一半才放到口袋,这跟别人不一样。也就是说,我是以储蓄的态度来做广告的。
Q:你的广告持续了十年没有间断?
A:对,没有间断。消费者十年前看到我,十年后还是能看到我。
Q:广告的设计呢?
A:我的广告设计其实很单纯,诉求讲清楚,我是谁,我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东西?为什么我的东西会有价值?信息相当清楚,而且广告画面也相当有持续性,就是我们三只小鸟的logo,背景也许不同,但logo不变,后来消费者看到这三只小鸟,代表的就是高品质的品牌。这样的形象建立之后,生意要做就很有帮助了。
Q:你的媒体选择呢?
A:以平面为主。
「拉」多过「推」
Q:除了广告还有没有别的推销方式?
A:我们的想法是多用一些pull(拉)的方式。Push(推)跟pull不一样,push是推销别人去买,我们的广告是针对消费者,消费用「拉」的方式﹔而且我们跟经销商一向保持良好的关系,让他们各方面都愿意跟我们做生意。
所以过去几年在通路上ViewSonic一直是很好的公司,几家主要经销商选出我们是最好的公司,不管是品质或是服务方面都不错。所以不管是push或pull我们都不错,这是我们很大的竞争武器。
Q:你怎么选择经销商跟他们维持好的关系?
A:当初跟我买键盘的人,是比较小的经销商,但当我们要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我决定我的货要经过大的配销商,这些配销商有一些通路是我以前没有的。我们在这上面的管理做得非常的成功。
当我们的竞争对手把中间层次切掉,要准备直接做消费者,准备愈来愈深入之后,我们刚好是反方向,结果这样的方式相当的成功﹔因为经销商赚了很多钱,所以他愿意帮我push,另一方面我在广告方面的pull也做得很好,这两边配合得相当不错,让我们做得很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