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雪仑
197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
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现任教于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电脑设计教育委员会会员
黑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会员
哈尔滨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曾随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AGI会员德国著名设计家冈特.兰堡、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AGI会员德国著名设计家金特.凯泽、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AGI会员靳埭强研修设计。
主持和参与了哈尔滨申办2010年冬奥会会徽设计及申奥手册的设计制作、亚洲速滑锦标赛、黑龙江省十运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阿城首届金源文化节、哈慈集团天鲜绿色肉食品、黑龙江省外事办、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金膳坊玉米食品等活动和产品的设计策划近百项。
荣获亚洲第四届平面设计展、亚洲第五届平面设计展、中国之星、东北之星、东亚招贴海报设计展、日韩海报邀请展、第二届华人平面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内设计奖项百余项。
![]() DDC 传媒:谈谈自己让读者更深入的认识您?
关雪仑 :从小就画画,1993年师范学校毕业,学的是美术专业,1993至1996年北京飘荡,做过小学、中学美术教师,快餐店打过半年工(端盘子洗碗),画过行画,挺杂的,不过这些经历对于我今天的设计很有帮助,让我学会了更好的感受生活。2000年大学毕业后到高校任教,同时在设计公司打一份工。这几年忙了,主要就把精力放在教学上了,也做一些社会上的设计,但给自己的原则是:“宁缺毋滥”。感觉挺欣慰的是不用为生计去做那些不喜欢的设计。
DDC 传媒:平时除了设计创作外,还喜欢做些什么?
关雪仑 :偶尔画些画;看书,我有收藏书的癖好,买书是现在每月较大的支出了,因为没有能力将书店所有喜欢的好书都搬回家,曾萌生过到书店打工的想法;还喜欢喝啤酒,我很多设计作品都是伴着啤酒出世的。
DDC 传媒: 您怎样诠释自己的创作风格? 性格因素是否也影响到了您的风格?
关雪仑 : 对待生活我是个散漫邋遢的人,但对待设计我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也许也算是人的两面性吧。作品主要有两种方向,一种应该属于策划性摄影的范畴,用摄影的方式表现创意,80%都是我自己拍摄的,围绕我的想法反复做不同的尝试,反复拍摄,不能最好的表现我的创意的图片是我无法忍受的,其余20%的外来图片多是商业上的妥协,客户提供,而我又实在没有办法改变的。还有一种是前期手工操作比如绘画方式,篆刻等等,后期电脑进行加工,我认为设计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应做到专业,比如我的设计作品中如果需要用到篆刻,我一定会亲自刻一枚,这也得益于我早年系统学习过篆刻,用到水彩画,我要尽可能画一幅,遇到一些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就求助身边的人,我有一个很好的优势就是我在一所综合性大学任教,我身边有各种各样人才,他们给了我很大帮助,并且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风格,好象还谈不上,三十年以后再说吧。
DDC 传媒:在设计风格上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习于用这样的表现方式?为了突显个人风格?还是有其它特别意义?
关雪仑 :渐渐形成的吧,主要是为了把创意表达的准确,将设计做的精致。
![]()
DDC 传媒:通过在院校任职,您对设计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氛围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触?
关雪仑 :我感觉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发展设计的迫切性,但现在的方法不太得当。中国人太多了,做什么事情一窝蜂,中国人一旦认准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就离走向相反的极端不远了。需要冷静和理智。比如说扩招,报考设计专业的人越来越多,数量上来了,但造成的负面影响太大了,把孩子送进设计院校的家长也要理智,我身边发生过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朋友酒后说出了自己的烦恼:“我那孩子,干啥啥不行,文化课实在不好,跑体育吧,身体素质不行,唱音乐吧,天生五音不全,跟你去画美术吧,将来搞搞设计。”由于大部分设计专业开办在艺术类院校,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这便成为部分家长要将孩子送进大学的一条出路了,正好赶上扩招,专业课的要求标准也降低了。我曾和许多学生聊过,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个专业不热爱,这样的设计师后备力量很是让人担忧。另外,现在是叫一所学校就开办设计专业,但从业人数的增长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不成正比,并且相差悬殊,至于教师,你挖我的,我挖你的,还有一些出了校门就上讲台的,无法也没有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社会上现在有很大数量的准设计人员,从一个角度上可以给现在从事设计专业的人压力,促使他们更努力,这是益处吧;害处就是设计市场的无序化,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情况,为了能得到一盒名片的印刷业务,免费给你设计标志,为了几千元的业务,免费送你套VI吧,你想其中能有多少设计含量,能推敲到什么深度,可想而之了。目前东北的经济不太景气,一些企业虽然意识到设计能提升其行业竞争力,但落实到实际行动,能省就省吧。
DDC 传媒:创作中您的设计灵感源自于哪里?在灵感枯竭的时候您会怎样处理?您有什么办法让自己旺盛的创作力持续下去?
关雪仑 :我喜欢变化的生活,我的灵感来源于我的经历,我身边经常带一个本子,把我看到的新事物或旧事物的新角度不加介入、不加修饰的完全记录,这些看似琐碎无序的碎片,给我带来了很多灵感,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整理这些碎片,这种习惯我保持七年了,感觉受益匪浅。另外我坚持给自己留一点空间,经常给自己拟一些课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一些思考,这样的自由创作经历让我保持了对于设计的持续性的兴趣,这种兴趣保证了我旺盛创作力的持续。
DDC 传媒:人往往都是通过对外界的感受产生共鸣,然后产生艺术灵感。而把灵感转化为作品则需要一个过程。您是怎样把灵感转化成作品的?
关雪仑 :通过对外界的感受,我的脑海中会积累很多的“原料”,这些“原料”在进入我的头脑中时是无序的,没有任何联系的,但当我需要使用时,这些在我头脑中存放着,已经经过我的潜意识分类的“原料”会以灵感的方式迸发出来。我的体会是感受——积累——融合——迸发,我用我掌握的表现方法将这些迸发的灵感加以表现,便初步产生了我设计作品的基本雏形,当然,这之后的调整与完善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过程。
DDC 传媒:哪些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您的创作?
关雪仑 :搜集素材时我喜欢到纷乱的场所中寻找视觉的刺激,这能激发我的灵感,但我的大部分设计完成于晚上9:00至凌晨3:00,因为这段时间外界的干扰较少,能让我进入一个纯净的世界,对我头脑中的素材加以更好的整合。
![]() ![]()
DDC 传媒:您最近比较满意的作品是什么?请和读者分享您这次带来作品的创作历程。
关雪仑 :最近设计了一本文化手册,感觉还可以,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建院四十周年》的一本册子,主要是表现感召大庆人四十年创业的一些浓缩精神理念,用一些典型的故事对这些精神加以诠释。在我们设计之前,客户也请了数家设计公司进行了设计,但一直都不太满意,最后通过朋友找到了我们。
DDC 传媒:您通过这套作品意图表达什么样的内容?
关雪仑 :这本手册分了十个部分,我将重点放在了诠释精神理念的插图设计上,用准确生动的插图直观的表现了抽象的理念。
DDC 传媒:您是如何创作这套作品的?
关雪仑 :经过几次接触,大体上了解了客户的意图,然后我设计了四种风格的基本方案,经过沟通,最后确定了基本的风格,工作量最大的是插图的绘制,这本册子中有十五幅主要的插图,每一幅插图中要表现的内容很多,涉及到许多我们不十分了解的事物,比如说一些油田特有的生活方式,特有的器物、机器,典型的人物形象,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完成了设计,并且很好的诠释了研究院对待人才“宽松、宽厚”,对待研究“严谨、严肃”的两宽、两严的院风。
DDC 传媒:您在创作中碰到的问题是什么?
关雪仑 :主要的问题出在对待照片的选择上,比如在研究院领导介绍的部分,客户坚持放上每位领导坐在大办公桌后面端坐的照片,但着对整本手册风格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但最后我们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DDC 传媒:您觉得达到预期效果了吗?大概达到了几成?其中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关雪仑 :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七成吧,由于后期印刷的纸张与我们开始选择的有出入,有些效果打了折扣,还有一些照片的出现破坏了整体风格。
DDC 传媒: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遗憾?
关雪仑 :也许是体制问题吧,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一家大型公司设计过一个标识,方案提交后,客户反馈了集团28位副总以上有关领导的修改意见,经过整理后用小五号字打印了整整三页,要求按这些意见进行修改,可以想象,对于一枚标志,怎么可能将这些意见都采纳,但你不采纳哪个人的意见,最后讨论时,这个人就有可能站出来发表意见,当然是反面意见,这种情况现在还是比较普遍的,客户领导的喜好往往决定了最后设计的面貌。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其他领域,比如说:行政长官可以决定在城市的某个位置建一座雕塑,当然,最后的方案要由他来定,这个决定权不掌握在专业人士手中,由此导致了许多视觉垃圾遍布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这不仅是设计师的悲哀,也是中国人的悲哀,这个深层次的原因不但阻碍了设计的发展,也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DDC 传媒:(如果是针对客户的作品)您觉得在沟通过程中最大的妥协是什么?
关雪仑 :最大的妥协是迎合客户的喜好,比如说设计一件包装,你以专业的经验知道某一设计方案的市场效果会很好,但也许客户的决策者就是不喜欢,有可能选择你设计的另外一套水平低一些的方案,你必须妥协。
DDC 传媒:您最理想的作品创作状态是什么?
关雪仑 :对于商业方案,我希望客户能多接受一些设计师的意见。
DDC 传媒:怎样的因缘让您选择设计专业?
关雪仑 :从小喜欢绘画,父母对我也支持,初中毕业后上的是师范学校,学习美术专业,后来飘荡了几年,也受了一些挫折,觉得还是再深造一下吧,进了大学学习设计。
DDC 传媒:从接触设计这个圈子到现在,您觉得最欣慰的是什么?
关雪仑 :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年都有自己喜欢的设计完成,很开心,并且设计使我的生活富有变化,很丰富。
DDC 传媒:在摸索、创作、直到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您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关雪仑 :应该是坚持吧,要从思想上保持一种不妥协的精神,在许多设计方案的推敲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对你在专业的执着方面产生阻力,有时妥协会使方案更容易通过,但我认为会降低作品的专业水平,所以我一直力争在保持了我认为的专业标准和客户的认可之间找到一个可平衡的点。
DDC 传媒:您觉得设计创作与商业运作有矛盾吗?它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关雪仑 :如果我们的设计仅停留在方案阶段,便失去了意义,市场是需要引导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客户都具备商业的眼光,但在商业方面有眼光的客户是可以接受你有道理的提案的,关键是在沟通,我认为设计创作和商业运作是相互支撑的,能够双赢。
DDC 传媒:对于正在成长的设计人来说,您认为从事设计行业应该“术业有专攻”还是“博学多才”?
关雪仑 :我认为应该在“博学”的基础上,“术业”有专攻。丰富的知识会为你“专攻”的“术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只有这样,“专攻”才能深入。
DDC 传媒:在设计创作的世界中,您觉得东西方存在哪些差异?
关雪仑 :西方在设计理念表达准确性的重视程度上要优于东方,东方人重感觉,重气氛,我觉得这一点在东西方的传统绘画中表现的更明确。
DDC 传媒:为我们介绍一下所在地的人文,您所在的城市是一个怎样的艺术与设计环境?就您个人看法谈谈所在地与其他地区设计环境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关雪仑 :我所在的城市历史上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较大,但今天这种影响已经体现的不十分明显了。哈尔滨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那个众所周之的时代给哈尔滨也造成了重创,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又被破坏了一批,目前政府意识到了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实施了一些保护性措施,但有很多已无法挽回了,这是历史的悲剧。从目前国内的整体看,黑龙江的设计应该说严重滞后了,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地域方面的因素,我想一个人要到每年有四个月严寒冬天的地方投资做点什么,怕是有些顾虑吧,再加上地理位置较偏远,从前黑龙江边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你想象一下,今天就算交通便利了,也还是偏远地区吧。另外还有观念的因素,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北方客户,他可以大把花钱请你吃饭,请你喝酒,花的钱远比该付给你的设计费要多,但他就是不想为你的设计付费,这也从某方面阻碍了设计的发展,我也接触过一些南方客户,情况有所不同,这也应该算是一种地域差异吧。
![]() DDC 传媒:生活在这个城市对您的创作带来怎样的冲击?
关雪仑 :用一句前几年比较时髦的话可以概括“痛并快乐着”,花在设计沟通与运作上的精力往往要比投入到设计方案推敲上的精力还要大,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所改变吧。
DDC 传媒:您觉得应该如何藉由设计创作发扬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
关雪仑 :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目前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更多是停留在几个典型象征图形和标志性建筑上,而这其中的有些建筑也并未承载更多的文化,我们不能说皇家园林就比乡村的民居更能体现本土文化,但我们更多的人只是知道皇家园林,这是片面的。我觉得将文化中更深层次的、更细腻的小方面挖掘出来,在设计中加以体现,应该是设计师的责任吧。目前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将精力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一个就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认为要想更好的发扬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拉近人们和传统文化的心理距离,国家要有意识的用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在百姓的生活各个层面加以渗透,从设计的角度讲,我认为目前应该将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产品、设计作品,深入到千家万户,融入到每个人生活,如果传统文化能够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应该是发扬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最有效途径了。前几年,唐装火暴,仿佛每个人要不弄一件唐装就无法过年,这件事情值得我们思考,这种从众心理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还有,我觉得我国目前从小学到大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及外语的十分之一,比我们身边的韩国、日本差的太多了,比台湾都差了很多,我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将承载了大量传统文化信息的书法课程从我们的普及教育课程中取消,我认为这不单纯是写写毛笔字的问题。
![]()
DDC 传媒:您觉得目前国内的设计界是一个什么样发展?
关雪仑 :发展很快,但无序,缺乏行业管理,恶性竞争普遍,大概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才能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个时期的长短不仅取决于设计师,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心态的成熟。
DDC 传媒:年轻设计师如何才能突破国内设计现有的状态,产生一个更高的飞跃?
关雪仑 :不要急于求成,当今社会是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要勤于思考,要经常总结自己,这样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
DDC 传媒:最想对设计界新生力量说的话?
关雪仑 :别浮躁,练好“内”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