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梦想让童之磊5年后赎回被收购的创业公司
他研究生在校期间成为创业明星,拿到1000万元创业资金,24岁便出任公司总裁;然后遭遇网络泡沫的寒冬,钱烧光了靠在外打工养活自己的公司;直到巧遇“伯乐”,连人带公司收至帐下;在香港上市公司当了几年总裁之后,他又自己筹钱把当初的创业公司从老板手里“赎回”,重新踏上创业之路。 这就是发生在中文在线公司总裁童之磊身上的真实故事。 在谈到这段曲折经历时,童之磊说,“我们创业的动因是想做一番事业,想对社会甚至对这个世界产生一定影响和推动。” 童之磊想要创的一番事业说起来很大——用数字传承文明。“四大发明中,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进程巨大的推动,当数字出版出现后,实际上这两项文明都被革命了。”他说,“数字出版是可以改变人类生活的事业,这是我们企业的理念,也是我的梦想。” 任何宏大的理想和事业都不会平坦。寄寓着童之磊数字出版情结的,正是先后经历创立、被收购再被赎回这一波三折的“中文在线”。 曲折的创业路 中文在线前身是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第一批公司之一——FANSO(易得方舟)。1999年,以童之磊为领队的一支学生团队在第一届清华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夺得第一名,投资者接踵而至。知本与资本的联姻,使年仅24岁的童和创业伙伴们被媒体称为“知本少年”而名噪一时。1999年,融到了近1000万元种子资金的FANSO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童之磊出任公司常务副总裁。 中文在线最初起源于FANSO旗下的一个文学频道。在大学时候就酷爱网络小说的童之磊认为,互联网应该支持有版权的内容,他们决心做中国第一个以版权保护为基础的中文网络出版网站。2000年5月31日,中文在线正式对外发布,几位著名作家与易得方舟共同发起成立北京中文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童出任总裁。 当时互联网运营费用很高,年托管费就需要几百万元,同时期的网站都很依赖于风险投资。在那个“大干快上”的非理性年代,1000万元创业资金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事实上,中文在线成立发布的日子,正是纳斯达克崩盘之时。当时的童之磊还没有意识到纳市崩盘与他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只是感觉2000年5月之前是投资人蜂拥而来,那之后遇到的风险投资商则再也不提投资的事情。短期内难以获利,令一些股东对电子出版的前景失去了信心,此时自身难保的FANSO也停止了向已经独立核算的中文在线注入资金。 失去了后续投资的中文在线很快在2000年底陷入严重的资金困境,甚至面临网站关闭的危险。在最困难的时期,童之磊不得不靠外出打工,比如去给大的IT公司做战略咨询,每个月赚几万元钱回来给员工发工资。 2000年底,香港泰德时代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平(陈平新闻,陈平说吧)看到一篇对童之磊和中文在线的报道,约童见面谈业务。两人一见如故,陈平邀请童前去就任泰德时代集团的总裁,帮助泰德转型进入新的产业。童说:“不行,我有自己的公司。”陈平于是说:“那你就把中文在线也带过来吧。” 2001年10月,中文在线被香港泰德时代集团收购,童之磊出任泰德时代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在泰德时代做职业经理人的几年中,童之磊对网络出版的热衷始终没有消减,他也曾想利用泰德的资源继续这一事业,但最终发现这与泰德的核心业务和战略方向还是有偏差。 “中文在线是我的梦想,我希望把它从房子里拿出来,让它独立地发展,长成参天大树。”童之磊说。 2004年初,事业蒸蒸日上的童之磊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自筹资金,以管理者回购的方式将中文在线从泰德手中赎了回来,并从泰德辞职,专心致力于中文在线的复兴。 当童之磊向陈平提出这个要求时,陈平问:“你觉得你这个公司能做到什么样的规模?我们现在已经有上市公司了,你也是集团高管,你需要的职业抱负在这里都实现了。”但童之磊解释到:“我觉得数字出版这个伟大的事业一定能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我坚信做中文在线这样的事业一定会超过我在泰德做的事业。”在他看来,能够在数字出版的洪流中扮演一个角色,甚至可能是个重要的角色,“到年老时回头看也会很自豪”。 “能落地”的商业模式 浴火重生的中文在线与之前已有很大的不同。经历了互联网的低潮和泰德商务经营之后,童之磊对公司运营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而在以前只是关注点击率,没有商业模式。其次,从泰德出来后中文在线的团队有了很大加强,人数已经增长到200人。最重要是,在数字出版行业耕耘几年之后,中文在线在出版界积累起良好的口碑和资源。 职业经理人生涯让童之磊深谙“能落地的商业模式”有多重要,他不再将中文在线的商机建立在“培养用户的付费阅读习惯”上,而是根据市场寻找到两个“清晰而健康”的商业模式——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和移动阅读。 早在2001年,童之磊在与教育部领导的交流中得知,基础教育司的官员常常为全国一半左右的中小学因财力所限无法建立图书馆而头疼。另一方面,教育部一直在力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让学校开设电子教室,让学生从小接触电脑,但由于没有足够内容,很多学校电脑闲置率实际上很高。大家管这两个矛盾叫“有路无车,有车无货”。 童当时就想到,在大学可以搞数字图书馆,中小学也可以。数字图书馆具有检索方便、易于管理、成本低廉等优点,多数中小学建数字图书馆的硬件条件都已具备,只要在电脑上装上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就能同时解决缺图书馆和电脑闲置两个问题。 这个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很快作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立项。顺理成章的,中文在线成为该项目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据童之磊测算,全国有3000所公共图书馆和1000所大学图书馆,而中小学有50万所,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几年下来,中文在线已是国内最大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提供商,用户超过3000所,并保持100%的年均增长率。到2008年,中文在线的用户将达到10000所,再过5年时间达到5万-10万所学校。 如果说这个商机源于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另一个营利模式则是“舶来品”。“移动阅读”在日本叫“手机小说”,即利用WAP技术将小说内容发送到手机上,这是一个已经取得成功的商业模式。去年下半年,移动运营商找到中文在线,商谈该项目的合作,今年初,中文在线的“移动阅读”业务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有50万用户,这是中文在线正在力推的业务。 中文在线还在摸索更多新的业务模式,但这些项目仅仅是中文在线整体商业模式中的下游环节,其作用是提供一个场所和通道,而在上游,中文在线与作者和出版社合作,延用出版界的稿费制和版税制模式,拿到出版社的授权后做成电子书,再通过以上渠道使这些内容能够到达终端。两相连接,中文在线的角色便是一个“数字出版服务平台”,用童之磊的话说,这叫“左手牵着内容,右手牵着渠道,在上面流动的是电子书”。 通过200多家专业出版单位和几千名作者的正式授权,中文在线每年能提供新增正版数字图书自选库 2万-4万种。在每年出版的基础教育领域适用图书中,中文在线能提供70%以上的正版数字版本。“一个产业链要发展,一定要让产业链里的人共赢,具体到中文在线来说,就是对作品的买断和分成都要有一整套清晰的合作模式。”童之磊说。 清华情结 2000年时,中文在线还是蜗居于清华科技园学研大厦A座几十平方米房间的一家初创公司,2004年5月,中文在线搬回学研大厦,面积增大到300多平方米。之后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团队的扩大,中文在线又搬到清华科技园的科技大厦。 童之磊说,对清华科技园的眷念,一是源于对母校的感情,二是中文在线和清华科技园之间的认同感,“公司和清华科技园的成长轨迹有很多重叠的地方”。 在中文在线成长的过程中,清华科技园也给予了很多支持。除了房租优惠、孵化器的返税待遇,还有科技园提供的各种非资金服务和支持,比如在投融资领域,科技园介绍了很多投资人给中文在线,其现在的投资人中科技园介绍的。 但令童之磊感受最深的,还是清华科技园内的“场能”。今年初,童之磊在科技大厦里碰到一家公司的老总,两人一起吃了顿饭,便达成一项重要的商务合作。“我们经常在电梯里碰到我们的上下游客户,有时候打个招呼就能敲定生意。这里的‘聚合效应’非常明显。”童说。 (责任编辑:admin) |